原文刊登于《Sound Designer》2018年2月号(2018年1月9日发售)

翻译:Rose、画紫
校译:西风散尽、莎莉蛋糕、初霜翼
※附有杂志中多张图片内文字的翻译,以方便对照杂志原文阅读。
※如需转载,请与我们联系。转载需注明译者和出处。
※如需复制本站歌词的纯文字版,推荐使用FireFox浏览器。使用其他浏览器进行复制时可能产生多余换行。
※请不要将本站译文用于音像制品/出版物复制、上传、共享等侵权行为中(如内嵌至Live影像内等等)。

人气动画《进击的巨人》自2013年播出了电视动画第一季之后,第二季和剧场版前后篇亦相继推出,更将于今年1月13日上映新作。而使得该作品宏大而细腻的世界观如此鲜明难忘的,正是该作品的「音乐」。本期杂志中,编辑部将聚焦《进击的巨人》的音乐,采访创作主题曲的Linked Horizon、cinema staff、神聖かまってちゃん,以及负责原声音乐的泽野弘之先生,对他们所创作的音乐进行彻底剖析。

音乐的魅力 使《进击的巨人》的世界观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进击的巨人》的音乐,由多位艺人/创作人联手打造。本文将剧中乐曲分为片头曲、片尾曲和原声音乐三类,各类乐曲在构筑出动画作品的同时,分别发挥了什么作用,本文将做一一介绍。

文:内藤朗

与故事完美融合 Linked Horizon的物语音乐

暗黑科幻作品《进击的巨人》讲述了拥有压倒性力量的巨人与人类之间展开的赌上生命的战斗。不论世界观还是登场人物,都给观众带来了强烈的冲击,成为话题作品。原著漫画以其独特而不乏刺激性描写的剧情吸引了大众注意,动画也充分再现了原著的风味,获得高度评价。对科幻作品而言,关键总在于「如何将世界观真实地传达给观众」,因此,「音乐」在其中也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本作品的音乐、尤其是原声音乐的特征,是以合唱团(唱诗班)和大规模管弦乐器组成的交响乐为中心,配合各个场景,精准编排声部。时而又加入以丰富的合成音效与民族乐器制作的乐曲,将宏大庄严的世界观原原本本地化作声音。想必这正是它的一大魅力所在。

一般而言,动画音乐与连续剧等一样,可以大致分为「主题曲」和「配乐」两部分。主题曲称得上是作品自身的门面,大多鲜明地反映出作品的内容与基调,承担着极为重要的使命。片头曲多倾向以抓耳的曲调,去整体呈现动画的主题。相反,片尾曲则会受到观看后的印象和回味余韵的影响,而更倾向于采用其他视角去展现作品的世界观,或是着眼于令人印象深刻的场景、构成伏笔的内容等等。

《进击的巨人》片头曲由Linked Horizon创作,这是由音乐创作人Revo主宰的,与动画等其他作品合作时的企划。2013年制作单曲《向自由进击》,收录了TV动画第一季的主题曲《红莲之弓矢》,荣获白金唱片等成绩,人气不俗。他不仅创作了第一季和第二季的片头曲,亦负责了剧场版前‧后篇的主题曲。Revo原本主宰的Sound Horizon以「整张专辑为一组组曲,以组曲形式编织故事」的手法,确立了「物语音乐」这一风格。配合情景使用诗、歌、独白、音效进行描绘是其最大的特征,其庄严感与《进击的巨人》的世界观融合得天衣无缝。

(下略)


Linked Horizon
由音乐创作人Revo一手包办作词、作曲、编曲,是他与其他作品合作展开音乐活动时所用的名义。自2012年创立以来,发行了两张单曲和两张专辑。于2013年创作了高人气电视动画《进击的巨人》的片头主题曲,并发行了以一张CD完美展现原著世界观的单曲《向自由进击》。单曲销售量及数字音乐下载量均取得了白金唱片的成绩,销量逾30万张,成为大热之作。


进击的巨人 主题曲 Linked Horizon Revo

Linked Horizon负责了TV动画《进击的巨人》片头曲和剧场版的主题曲。Revo包办了作词、作曲、编曲和主唱,我们请他从曲子初稿开始,一直讲述到编曲中倾注的构想,以及录音的幕后故事。

采访:黑田隆宪

从《进击的巨人》刚开始连载时就在追了,觉得非常喜欢

在以乐队音乐为基调的同时,也希望能在此之上营造出电影般的氛围

——首先想请Revo先生告诉我们成为《进击的巨人》主题曲担当者的经过。
Revo:一开始听到关于主题曲的话题时,就是「都已经决定好了」的感觉,所以忍不住在心里「咦?」了一下(笑)我自己从《进击的巨人》刚开始连载时就在追了,觉得非常喜欢。不过,这件事我并没有告诉其他人。我猜可能是因为BD/DVD的发售公司是(我隶属的)PONY CANYON的关系,在我不知道的情况下,可能有人提起过「用Linked Horizon不是挺好的吗?」之类的话题吧。
——实际上得知主题曲的安排时有什么感想?
Revo:先把我自己的参与放到一边,因为当时就已经是一部势头强劲的作品了,一直觉得「早晚会做成动画的吧」,所以当时最直接的感想就是「啊,果然是在进行的啊」。本来完全没想过会和自己产生关联,说成「命运」好像太夸张,不过还是强烈地感觉到「或许这就是我应该承担的工作」。
——跟荒木(哲郎)监督第一次开会时聊了些什么?
Revo:他希望我加入一些有深度的隐喻,描写些花或鸟之类,这些在第一首主题曲《红莲之弓矢》的歌词中也略有反映。不过那时监督说过类似「不想做成只有战斗场面很华丽的动画」的话,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回过神来,发现自己打算做成文艺作品一般的东西」之类。我记得看到最终播出的动画时还有种「原来如此」的感觉。特别是第1话让我印象很深,有一个镜头是鸟儿在空中飞,接着画面给了艾伦(主角)的眼睛一个特写,艾伦在仰望它们,他眼中映出了鸟儿飞在空中的画面,而当时配合的音乐,就非常安静。不是无声,而是那种带有紧张感的环境音。能让人感受到动与静之间的张力、有深度,我能感觉到他们是要把它做成一部这样的作品。
——片头曲制作了多长时间呢?
Revo:第一次开会是在2012年9月,动画正式播出则是在第二年的4月,所以大约是半年吧。制作的形式是首先创作歌曲,之后再配合歌曲来制作影像,所以截止时间要更早一点。大概在2月左右吧。我自己在拜读原作时其实就已经建立了大致的印象。所以在第一次开会的阶段,就已经有完成了大半的Demo1,可以请他们听了。听过之后很快就认可了歌曲的方向。因为对方要求而大幅度改动的大概也只有歌词的方向吧。在这之上再做加工,打磨后交出的第2版Demo,就是现在完成版曲子的基础了。
——拜读原作后,Revo先生心中已经建立起来的印象是指?
Revo:首先,声音的印象基本是硬派。刚才也提过「动与静之间的张力」,但是在片头曲想要突然由「静」开始,时长上来说是不可能的(笑)。电视播出的版本一开始就很激昂。因为预兆的部分交由动画影像去呈现了,所以我想主题曲就应该去表现「巨人突然袭击而来」这个方面了吧。动画片头曲的时长规定是89秒,虽然《红莲之弓矢》超出了一点限制,但是姑且是按照这个框架内的起承转合去制作的,加入和删减了许多东西。
——「加入和删减了许多东西」是指?
Revo:曲子的BPM2有180多,虽然有很多细节,但节奏本身算是比较快的。所以小节数也相当多。乐曲里稍微有一些流行句,也有前奏主题,主歌,导歌,副歌,还有完整的尾奏,再加上将这些转调后再反复…。虽然装进了相当多的元素,但是在完整版里预示着动荡不安的合唱部分,在播出的版本里被剪掉了。所以相应地,乐曲就需要以异乎寻常的激昂情绪一路疾驰,让人一听到就能感到紧迫感,我是以此为目标创作的。
——有作为参考的歌曲吗?
Revo:不,并没有特别想到哪首要参考的歌曲。我差不多是将看漫画的时候脑中自然浮现的印象原封不动地放进了歌曲里面。巨人突然凭空出现,袭击人类,感觉跟《哥斯拉》这种以巨型怪兽为主题的特摄电影有点像。就我自己的音乐风格而言,以乐队音乐为基调的同时,也希望能在此之上营造出电影般的氛围。
——创作最初的Demo时所用的设备是?
Revo:现在用笔记本电脑工作的情况比较多。电脑用的是Apple MacBook Pro,DAW软件3则是Logic Pro X。因为一直都在用,对我来说就好像是纸和笔一样。不过虽然这个软件的功能非常多,但我自己并不会用到那么多功能。快捷键也都是我自定义过的,已经用得很顺手了,对我来说是很方便的工具。所以已经离不开它了(笑)。我经常拿着电脑到处走,时不时在空档时间里见缝插针工作。
——用的音源也基本是Logic自带的吗?
Revo:没错。因为最后都会替换成现场演奏的音乐,所以我对Demo所用的音源不挑剔,不过有些时候从头到尾都会用上用SPECTRASONICS Omnisphere制作的合成音源。
——您使用的音频接口是什么呢?
Revo:我家里也有AVID的192 I/O,不过最近基本上都只在MacBook Pro上完成Demo,不用AVID了。以前会把哼歌的时候想到的旋律录下来,但最近开始觉得「如果是之后会忘记的旋律,那也不过如此了」。

在写歌词之前,我会先写类似大纲的东西

调整编曲的某些角度,让这句旋律听起来更具深度

——Revo先生的乐曲特征之一,是您会将印象突出的乐句用在其他曲子里,也会通过重新编曲来改变乐句的印象,这种风格是如何形成的呢?
Revo:因为我主宰的幻想乐团「Sound Horizon」的曲子就是这种世界观。类似于我先构思故事,再为故事创作架空的配乐。所以,专辑会非常的概念化,虽然每首歌都是彼此独立的,但整张专辑会由同一个主题贯穿始终。《进击的巨人》也是以同样的方式创作的。
——Revo先生的这种风格和世界观,是不是受了古典音乐中「交响曲」的影响呢?
Revo:当然是有它的影响的,古典音乐对我来说就像曾祖父母一样,它是音乐创作的基础,不过在此以外的其他新式音乐也给我带来了许多影响。在J-POP界里像我这样的风格或许确实很少见,但俯瞰全世界的音乐,比如在电影配乐里,这种创作手法其实运用得相当普遍。
——想必您也受到过外国电影配乐的影响吧。
Revo:我想是的。例如在《哈利·波特》里,不是也有贯穿整个系列所有作品的旋律吗。一听到那段旋律就会兴奋起来对吧(笑)。只是实际操作起来,要很注意整体的平衡感。如果主题旋律出现得太频繁的话,就难免会被人抱怨「怎么又是这两句!就不会写点别的吗!」(笑)。但我觉得,在适当的范围内再现同一个主题的手法,从结构安排的根本上来说,是要意识到这是系列作品,并且有意识地去表现这一点,才能做到的。
——比如说,用《红莲之弓矢》中出现过的母题来演绎新曲的时候,会用什么方法呢?
Revo:首先,每一季的色彩都不尽相同,所以自然会产生配合着故事色彩去编曲的想法。但还有很多部分是通过节奏来呈现的,要是都用同样的乐器、同样的音色和同样的节奏感去写,就算不把故事考虑进去,应该也还是会让人觉得有点「无聊」。所以,通过调整编曲的某些角度,让这句旋律听起来更具深度,这是我会注意的地方。
——也就是说,会试着用不同的和弦、不同的乐器演奏,或者变更节奏型等等,构思的时候会做出各种尝试吗?
Revo:没错。有的地方会明显得让人一听到就知道「啊,是那个主题旋律」,也有的地方会分解得非常散,不仔细听下去就很难发现。这是古典音乐里经常使用的手法,随着曲子进行,会把主题旋律分解得越来越碎。另外一点就是,我创作的也是需要唱的「歌曲」,所以和歌词的关联也就越发重要。当然有时候也会故意去制造词曲之间的反差。
——歌词是在什么时间点写的呢?
Revo:最近的话,很多都是和旋律几乎同时想到的。在Sound Horizon用的也是一样的方法,在写歌词之前,我会先写类似大纲的东西,先把「有必要传达这个这个和这个」一口气刷刷写出来。但是如果把这些直接塞进歌词里,作为歌曲来说就不够吸引人,也会变得很啰嗦。所以心里揣着大纲去自弹自唱的话,在某个瞬间合适的歌词和旋律就会同时浮现出来。
——原来是这样。
Revo:旋律的话,从空无一物的地方凭空冒出完全原创的旋律恐怕不太可能,而应该是沐浴在繁多的音乐里,逐渐打造出自己风格的旋律对吧。作词的时候也是,我认为这份最初的大纲是至关重要的。字数或是「作为歌词来说是不是和旋律相称?」之类的都先不要考虑,总之先写出来,然后心里想着大纲去构思歌词,这样就算是本来不在大纲里的词句,有时也会不知不觉中变得契合起来。
——您说的这些作词技巧真是很有意思,而且业余人士也能用得上呢。
Revo:只看时间可能只是0.1秒这么一瞬间里的事,但脑内其实是在做各种繁复的处理的吧(笑)。虽然听上去很像是偶然,但并不是全凭偶然出现的,而更像是在庞大的记忆中找到合适的旋律,加以组合,再和大纲引出的字词互相影响,找出最好的搭档,这样一边调整唱词的节拍,一边哼歌哼出来的。
——荒木监督有没有对歌词提出过要求,例如「希望能加入这个词」之类?
Revo:现在是完全交给我决定了,不过在最初阶段他提出过「希望加入强烈的字眼」的要求。而我在接到要求后自己思考出来的,就是最后成了歌名的「红莲之弓矢」。但是,发音上其实并没有那么强烈,听起来反而有点柔和(笑)。字面带来的冲击或许更大一些。要用一种颜色来表现作品氛围的话,就是「红色」了。这是火焰的颜色,也是血的颜色。火焰既明亮又美丽,但同时也能将所有事物燃烧殆尽,是破坏的象征。在思考什么音色才能代表这样的火焰时,最先想要尝试的乐器就是小号。
——高扬的号角声,也很贴合「进击的巨人」这个标题呢。另外,合唱也占据了很重要的地位。
Revo:首先是单纯地认为歌曲里面需要「神圣感」。其次,这也是会有许多登场人物的暗示。当然在交响乐响起的那一刻,气势已经很恢弘了。但果然还是用人的声音来展现规模更加直接易懂。一个人唱歌和几十人一起唱歌,那种声音上的区别,比用乐器传达更为直观吧。所以我在制作Demo时就已经在考虑「在这里加入合唱」了。
——有「神圣感」的同时,也有几处能反过来让人感觉到「不祥」,感觉是有意在曲中加入了相反的元素,来表现紧张感和立体感。
Revo:没错。有优美的和声,同时也会故意加入不和谐音去弄脏它们,还加入了奇数拍子4

「献出心脏!」在后半像踩了油门一样

每次看到片头的动画都会很感动

——参加录音的演奏者,是由Revo先生挑选的吗?
Revo:没错。一个系列的作品基本上都会委托同一批演奏者。我委托的大多都是容易沟通的、也容易让我想象出「应该能演奏出这种声音」的人。我的曲子里快节奏的曲子不是相当多吗。乐队成员平时都是玩金属摇滚的,很快就能配合上,但对管弦乐器的演奏者来说好像就有点难度了……。除了有「做得到、做不到」的问题,他们愿不愿意演奏这种曲子本身就是一大障碍(笑)。弄得不好的话,他们大骂着「这种曲子要怎么演奏!」走掉也不是不可能。
——第二季的片头曲《献出心脏!》对比第一季,您是如何去添加变化的呢?
Revo:《红莲之弓矢》的话,刚才也提过,是想写出能激发焦躁感的曲风。相比之下,《献出心脏!》的基调大概就稍微沉稳了一些。虽说是沉稳了,但并不意味着情况有所好转,也不意味着放弃了些什么。第一季的时候是不明不白地胡乱往前冲,而现在终于从容了一些,可以观察周围情况了,由此也深刻认识到情况是多么严峻。想要用这首曲子表达的可能就是这种感情的变化吧,现在回过头来看的话。
——原来如此。
Revo:还有,这首歌进行到后半时,节拍有时减半有时加倍,有戏剧性的变化。这样处理,就成了一首仿佛在不断踩油门的曲子。这样也是想表现出观察情况后深刻认识到了事态的严重性,做好了觉悟,再次出发向前,这种变化发展。有挺多东西是在写完之后回顾的时候才发现的。要把一瞬间诞生的灵感有意嚼碎了去做说明的话就是这种感觉。
——自己的曲子跟动画画面一起播出的时候有什么感想?
Revo:每次看到片头的动画都会很感动。因为是先有音乐再配合着制作了影像,而最终呈现的内容让我觉得「这个音乐配上那个画面再合适不过了!」。再细微的声音也被留心捕捉到了,看得让人非常舒心。而且,如果边看边思考其中的意义,会发现影像里很有深意,如果大家在听的时候能留意的话,我会很开心的。

由Linked Horizon创作的 人气主题曲魅力剖析

Linked Horizon担当5首《进击的巨人》TV动画与剧场版主题曲,本部分将从DTM的角度对它们进行分析。同时也解说了实际模仿声音制作时可以运用的窍门,大家务必用自己的DAW软件尝试一下。

分析曲 NO.1 「红莲之弓矢」

硬摇而交响的曲式中,由Revo主唱的大热曲目

本曲是Revo为TV动画《进击的巨人》第一季前半所创作的主题曲,在2013年「NHK红白歌会」上亦有表演,人气爆棚。这首歌的BPM在180左右,快节奏的硬摇滚与恢弘的交响式编曲巧妙融合,而场景接连展开、充满戏剧性的曲风,也同时呈现出古典和前卫摇滚的要素。
另外,「合唱」的运用也是亮点。踩着节拍、有节奏感地唱出的前奏句,以及副歌中如墙壁般浑厚的伴唱,都令人印象深刻。
除此以外亦不可或缺的,是无处不在的铜管乐。前奏中低鸣般的圆号,将干脆利落的旋律之有力与磅礴一展无余,与富有冲刺感的曲风相辅相成,让聆听者体会到如同战斗号角般的勇猛。

合唱
(图片)←合唱部分,虽然可以用DAW软件内置音源的合唱类预设代替,但若使用「EastWest Quantum Leap Symphonic Choirs」之类的合唱专用音源,除了「呜」「啊」和声外,还可以加入带文字(歌词)的伴唱。

圆号
(图片)→以前奏~主歌中「低鸣般的圆号」乐句为例。大胆地让圆号跨八度的同时,加入细小的装饰音是关键点。将比16分音符稍短的音符,加至和弦的四音和五音,可以让乐曲变得更流畅。音色方面,就选用若干把圆号同时演奏纯八度时所发出的、厚实又透亮的音色吧。

(左上)和弦进行5
(上起)Si(8度)
    Fa(5度)
    Mi(4度)
    将音符首尾稍加重叠,音会衔接得更加自然
    Si

分析曲 NO.2 「自由之翼」

以柔和的圆号与弦乐去表现厚重感的后期片头曲

《红莲之弓矢》表现了「战斗中的紧张感和悲壮感」,而TV动画第一季后半的片头曲《自由之翼》,则凭借虽为小调式但不阴郁的和弦进行、以小节为单位悠扬的和弦转换,以及优美的主唱旋律,平稳地展示出「昂扬感和解放感」。随后,导歌中仿佛要斩断这个趋势一般,副歌中让利落的德语歌词稍稍亮相,令听众「哇」地惊呼,也是一大亮点。
此外,本曲「主歌→导歌→副歌」的结构,并不是单纯的反复,而是巧妙地将第一段和第二段的旋律与编曲做了改变,并在后半(3:41后)戏剧性地改变曲风、切换场景,仿佛让画面在眼前浮现。
本曲中合唱亦举足轻重,不过减少了具有攻击性的铜管,以柔和的圆号与弦乐交织、同时合唱中增添了厚度为特征。

合成器
(图片)→与悠扬地循环和弦进行的主歌与副歌相比,在导歌(0:41~)中,人声旋律的每个音都加入了与和弦进行无关的强力和弦,形成有节奏感的伴奏型。就是这样让主歌~导歌~副歌的编曲更具轻重缓急。


(图片)
(左上)平常的8 beat节奏型 (左上)两倍速的8 beat节奏型6
(上起)叠音钹
    双面钹       →      双底鼓
    小鼓
    底鼓

↑本曲副歌(0:47~)的鼓点,是被称为「倍速」的节奏型,在一小节里编入了两倍于前面部分(两小节份)的音符。并进一步通过高速连击双底鼓,形成有速度感的金属乐节奏

分析曲 NO.3 「献出心脏!」

凭借支撑歌曲的厚重合唱,在曲中流露「祈祷」般的心情

TV动画第二季的片头曲《献出心脏!》,曲风上虽然是交响风格的摇滚,但节奏、和弦进行、以及唱句中都加入了流行乐要素。相比散发着紧张感与悲壮感的第一季片头曲《红莲之弓矢》,虽然同为「战斗主题」,但本曲带来的是积极的蓬勃的感觉。
副歌中「奉献~奉献~」的合唱可谓本曲独有的流行要素,加之由圆号在后方支撑着朗声歌唱的部分等等,这些地方情绪昂扬的编曲是本曲的要点。
不过,若是仔细去听,会发现曲子的节奏型、导歌中「F#m→Am」一下升3度的和弦进行、还有间奏中打反拍的铜管编曲等等,都是能让人联想起《红莲之弓矢》的要素。这种不同曲目间呈现出共通性的编曲,亦是动画歌曲或配乐中必不可少的元素。

合唱
(图片)
(左上)和弦进行
(上起)八度齐唱   会变动的只有人声旋律和八度齐唱的乐句
    人声旋律
    合唱

←想像「奉献!奉献!」(0:53~)那样,在人声旋律中加入厚重的合唱的时候,就在人声旋律上叠加高八度的齐唱以及和弦根音五音的五度音程的齐唱。此外,在人声旋律上方加入一个高音声部,下方加入多个低音声部,能更显厚实。同时,将低音声部调成相同节奏,和弦的构成音不做什么变动,声音听起来也会更厚实

伴奏的和弦进行
(图片)
(左上)和弦进行
    升小三度进行转调
←这是导歌第3~6小节中,每两拍转一次和弦的、「小室进行」风的循环和弦部分。特別是第4小节和第5小节的衔接部分,从「F#m」升小三度转调为「Am」的地方,可以说一下就特别有《进击的巨人》主题曲的感觉

分析曲 NO.4 「红莲之坐标」

连接歌声与乐器,为曲子营造统一感的大厅混响

剧场版「进击的巨人」前篇~红莲之弓矢~的主题曲《红莲之坐标》,一如标题所示,是由《红莲之弓矢》引申出的歌曲。
由抒情的前奏开始,转至小军鼓,再逐渐加入与《红莲之弓矢》同乐句的管乐;而一进入演唱,便以完全不同的旋律和編曲,让观众意识到这是一首全新的曲目。尔后,充满男子气概强有力的小调式主歌~导歌刚刚全面铺展出新曲世界观,与《红莲之弓矢》相同的旋律就在副歌中再度登场,这种走向对一直支持这部作品的粉丝来说激动难耐。
此外,和Linked Horizon其他所有曲子一样,为了让加入管乐与合唱的交响风乐曲听起来更豪华,在混音時充分运用混响配置出空间关系也是一大要因。

混响
(图片)←这是以《红莲之坐标》为代表,Linked Horizon的交响性的宏大乐音中,不可或缺的空间类后期效果处理。想营造出豪华的氛围,就要准备优质的混响。混响类型选用「大厅」的丰厚回音(灵活运用适用于管弦乐团的预设亦可),将混响时间(调整回音长度的旋钮)设为2~3秒,预延迟(调整回音开始生效前时间的旋钮)设为40~50ms,空间大小(调整空间大小的旋钮)设为50%左右,扩散(调整上下左右墙壁反弹程度的旋钮)设为较高的60~80%即可

分析曲 NO.5 《自由的代价》

在剧场版中展现的,妙用相同旋律的创想

本曲是剧场版后篇的主题曲,引申自《自由之翼》。以特征性的异国风情打击乐与木管旋律为引子,尔后场景一转,倍速的鼓点一口气演奏出硬派的"翼"的前奏,了解前篇主题曲走向的粉丝们此时想必会精神一振心想「来了!」。随后,经过与《自由之翼》不同展开的主歌~导歌,走向与《自由之翼》有相同旋律的副歌。通过这样的安排,能用音乐让人感受到故事和世界观的统一性。
并且,在其他部分的编曲中,不仅时而混入16 Beat的鼓点、时而变成蓝调摇滚、时而简单、时而交响,切换得目不暇接,还让酷似《红莲之弓矢》副歌的旋律登场亮相,给从TV动画追到剧场版的粉丝们带来超出总集篇的感动。

和弦进行
(图片)
(左上)和弦进行
    上升的和弦进行
←导歌「如征鸟般驰骋天际」(0:39~附近)的,上升的和弦进行。《红莲之弓矢》中「嘲笑前进意志的猪猡们啊~」(0:57~)也引用了同一个和弦进行的母题,让粉丝们会心一笑。

由工程师滨田纯伸先生揭露 《进击的轨迹》混音技术

专辑《进击的轨迹》使用了数目众多的乐器,是什么样的混音构筑起了它恢弘的音响呢?为以Sound Horizon为首的Revo作品担当音频技术处理的是工程师滨田纯伸先生,我们探访了他名下的录音室SOUND INN STUDIO,听他讲述了声音设计的秘密。

采访:黑田隆宪 摄影:小贝和夫

《红莲之弓矢》包括SE在内,400轨肯定是有的

Revo先生用声音重现自己脑海中的画面,对这项工作的严谨性是不容任何妥协的。

——请告诉我们滨田先生您开始参与制作Revo先生的作品的经过。
滨田:我原本在久石让先生创建的录音室Wonder Station工作,那里从早期作品开始就负责录制「Sound Horizon」名义的作品了。通过这层关系参与了Revo先生作品的录制。
——录音时,一开始Revo先生会告诉您一些概念想法吗?
滨田:是的。不单是《进击的巨人》,Sound Horizon也是如此,制作乐曲时,Revo先生的头脑中有非常详细的画面,如果一开始不先把概念问清楚,就无法很好地理解曲子。诸如「为什么在这里要出现这个音?」等等,一个一个的音色、乐句以及和弦等等,都有非常明确的意义。如果不去充分理解,就无法设计出想要的声音,因此这方面我会随时进行确认。
——Revo先生的作品使用了各种各样的乐器,实际在录音室中是怎样进行录制的呢?
滨田:首先,根据他本人制作的demo打谱,再交给演奏者们去演奏。而且要按照乐器声部一个一个来。先从乐队的节奏部分开始录制,然后做吉他独奏的叠录等等,首先完成乐队部分的分轨。接着依次录制弦乐组、管乐组、竖琴、打击乐、合唱等等,逐步把demo替换成现场演奏。乐队方面事先会进行前期试录,演奏者们在试录时也会先录一次音,正式录制时还会再次替换。最近节奏部分不做试录、一次性录完的情况多起来了,但《红莲之弓矢》和《自由之翼》的时候,我记得在试录和正式录制的时候应该都进行了现场录音。因此,光是录节奏部分,一首歌就花了大约20个小时(笑)。
——那么,和其他音乐人相比,Revo先生的声音设计有什么样的特征呢?
滨田:对于用声音完美重现自己的脑海中的画面这点,以及这项工作的严谨性,Revo先生是不容任何妥协的。而且,他会把所有的可能性都尝试一遍。比如说乐句或者和弦的回响,他都会一个一个全部听过来。独奏方面,如果有多个候选的話,也要全部试过一遍之后再做选择。所以,工程耗时会非常长。但是,完成制作的过程中不会有任何犹豫的地方。
——听起来制作费用会非常高昂,如今很少见到这种做法了吧。
滨田:是很少见。举例来说,弦乐最少也要叠录两次,合唱的话少说也要3次,最多的时候叠录了5次(笑)。是个40人编制的合唱团,全部叠加起来就变成有200人在合唱(笑)。
——分轨数量也很多吧。
滨田:《红莲之弓矢》的时候包括SE在内,400轨肯定是有的。说不定连500轨也不止了。
总之是用声音把空间全部填满,由此形成了那个独特的音压。也很喜欢压限,我在混音时做的压限,也要比平时多反复大约五成左右(笑)。
——有没有一边录音一边修改编曲的情况?
滨田:有的。比如弦乐部分如果有乐句做了改动,和合成器编曲的demo不一样了,那么配合弦乐构思的管乐部分也就不得不跟着一起重做编配。特别是终止式和停顿的地方,他经常会在现场试奏时提出「我想稍微再这样处理一下」的要求。电脑编曲生成的模拟,替换成现场录音时无论如何都会和脑中的构想有所差异。
——原来如此。那么下面就请您介绍一下您使用的录音设备。
滨田:没有用什么值得一提的特殊设备,我不会自带设备到录音室去,都是直接使用录音室现有的设备。要说的话就是处理鼓声时比较常用NEVE系的HA※。贝斯方面,常任贝斯手的小淳(长谷川淳),他会自带DI※来做内线录制。吉他手YUKI先生最近经常在家里录好吉他的部分带过来,那样的话会在录音室里做Re-amp。录制《红莲之弓矢》的时候,YUKI先生在录音室里用的应该是MARSHALL的JCM800吧。录制弦乐和铜管等管弦乐器的时候,除了在乐器附近放置专用的收音麦克风之外,必定还会摆上录环境音用的麦克风。因此,音轨数自然而然就变得很庞大。
——实际在录音现场,Revo先生是怎样给乐手们做指示的呢?
滨田:非常细致。只要听过一次的声音,他是绝对不会忘记的,所以会一边确认乐谱,一边对他在意的地方给出非常详尽的指示。当然,像录节奏的时候,演奏者也都是事先熟读了乐谱再来录音的,第一遍就能几乎零失误完成,但Revo先生的脑中经常会出现「这段过门里用的镲,要不要换成其他镲片来试试?」之类的新想法,然后会在下一遍时尝试。就像刚开始说的那样,他会去尝试所有的可能性,有一次光是架子鼓的部分就录了超过100次。
——真是不得了。
滨田:他把每一遍录音都记得很清楚,混音的时候会突然说「导歌第2小节的鼓点,第3遍录的版本比较好,我想换成那个」这样的话。我这边也必须要能立刻做出反应(笑)。

(图片)↑录制《向自由进击》中的管风琴等乐器时,所使用的SOUND INN STUDIO的第二录音室。室内设有该录音室出品的、有96条音轨控制器的调音台。独特之处在于左右两边的控制器之间,嵌有Teletronix LA-2A和Universal Audio 1176等外置设备。

※HA=调音台各个频道中内置的放大器,是前置放大器(head amp)的缩写。有单独型号。也被称为「麦克风前级」。
※DI=直接把电吉他或贝斯接到调音台上进行录音时,为了保证信号准确转换,需要接在中间的设备。(见81页详细说明)

母带制作时当场改混音平衡也是常有的事

——像声音质感等方面,从Revo先生那里收到过参考音源吗?
滨田:没有收到过。刚才也说过,Revo先生的脑中对声音有十分完整的构想,我只是把它逐步具体实现出来。坦白说,有些时候我也弄不懂他脑内的印象,所以混音时会分阶段请他确认。先粗略调好平衡的状态,然后大致调整过的状态,最后细调完成的混音,在每个阶段都会请示Revo先生的要求,再把他的要求考虑进去逐步完善。因此, 每首曲子都会由Revo先生过目至少3次以上。
——这下明白音源数量真是非常多了,那混音的时候有什么秘诀吗?
滨田:为了让声音不被埋没,各部分的音量保持一致是非常重要的。比如说小鼓,如果音量有高有低,有一些部分就听不到了。一般来说,这种时候会用压限器去抑制峰值,保持音量一致。但是音轨数量那么多,如果一个个都去做压限的话,整体上就会显得压缩过度。因此就不用压限,而是用Avid Pro Tools 10里的片段增益功能,去调节一个一个音的音量。就算只做这些也还是要耗费大量的时间。光是鼓点就要花上十多个小时(笑)。
——真是要眼前发黑了。那么,母带处理是怎样进行的呢?
滨田:大多会拜托Bernie Grundman Mastering的前田康二先生。通常会带双声道混音文件去做母带处理,但Revo先生是会把大致分了声部的Stem混音也带过去的(笑)。所以母带制作的时候当场改混音平衡也是常有的事(笑)。
——简直已经不能称之为母带制作了呢。
滨田:以前我在录音室给Revo先生的其他曲子混音时,还接到过正在母带制作录音室的Revo先生的来电,对我说「请把那首歌的这一部分的混音重做一下」,然后我再把只修正了那部分的文件给他传回去(笑)。
——现在还有其他音乐人会对声音讲究到这种地步吗?
滨田:我所知范围内没有了。而且,Revo先生绝对不会动摇自己的信念。是一个宁愿延期发售也不做妥协坚持要重做的人,时间表经常是岌岌可危的(笑)。各种乐器出声的时机,视情况是会以几毫秒为单位去调整的。可能有些读者会觉得「那直接用合成器编曲不就好了嘛」(笑),但有的声音是只有真实乐器现场录制才能带来的,所以这点上完全无法退让。
——就像给歌曲做人声加倍时,如果单纯只复制粘贴音轨,叠加起来也只不过是提升了音量而已。但是,如果用真的唱了两遍的录音去叠加,就算在波形编辑器里按网格同步对齐了,两个音轨的声音之间也会有细微的参差对吧。
滨田:这样就能带来声音的厚度。人声之外的乐器也是,不靠合成,而是用现场录制的声音互相叠加,就能产生这种独特的质感。对这方面的追求,或者说所下的工夫实在是非同一般,希望大家在听专辑的时候都能享受这一点。

滨田先生录音时常用的音效插件
(图片)1,使用较多的EQ是再现了API 550B的WAVES API-55B。 2,这是多用于处理Stem主音轨的Waves VComp。3,根据分轨的不同会选用不同的压限器,图中的是《红莲之弓矢》的鼓点部分环境音的收音音轨所用的Waves CLA-76。 4,这是用在Stem主音轨上的多段压限器,Waves Linear Phase Multiband Compressor。5,同样用于调整Stem主音轨,需要突出低音提琴等乐器的低音感时所用的Waves LoAir。其他用到的还有IK Multi Media Ampeg SVX(贝斯音箱模拟)、Izotope Top Ozone(母带处理软件)、Sonnox Oxford Transmod(压限器)等等。

滨田纯伸(Hamada Suminobu)
1985年跟随久石让先生参与创立了Wonder Station公司。之后以久石让先生为首,参与了众多艺人的录音工作。1996年,藉北野武导演的电影《坏孩子的天空》的主题曲录音工作,荣获日本专业音乐录音奖。2014年7月加入SOUND INN STUDIO公司,现任执行董事兼技术总监。

宅录再现《进击的巨人》的混音

选曲:《红莲之弓矢》 by Linked Horizon

Linked Horizon的《红莲之弓矢》以音声恢弘为特征,除吉他、贝斯、架子鼓以外,还使用了弦乐、铜管、管风琴等等大量乐器,创造出厚重的声音之墙。本文中,我们重现了听感突出的声部的后期处理,同时对各个声部的配置加以分析。
文:筱崎恭一(SLOTH MUSIC)

几乎不留空白,精心打造出墙壁一般的声像

可以说,这首曲子最大的特征,在于通过精密的声音设计,精心打造了几乎不留空白的弦乐与合唱等的厚度。
不过,虽然曲中合唱的音域非常宽阔,但实际上听得出男中音和女低音等声部的重心都相对向上提升了。这样的设计,应该是为了给之后出现的定音鼓和底鼓留出足够的空间,这两者是节奏部分的核心。由此,中音乐器高度集中、几近饱和,各种乐器细微的旋律难以一一辨识,凭借如此庞大的信息量,将各种乐器捏合成了一个音声的整体,创造出极其浑厚的声像。
与此同时,为了让人声部分听得更清楚,提升了声音的重心,有的地方做了类似广播效果的后期处理,有意与乐器的声音分离,通过这些手段使人声清晰可辨。管弦配乐丰富的乐器与旋律紧密结合,令人叹服。

吉他独奏

压限与延迟组合使用,使吉他不被管弦乐埋没

本曲的吉他独奏,即便在如此浑厚有力的声音中也听得十分清楚,为了重现这样的吉他,对声音进行合理压缩就显得非常重要。对于节奏细密的吉他独奏,压限器的触发时间需要设得较短,以便每个音量溢出的音都能一一清理。压缩比设为4:1就足够了。
为了避免出现听不清的音,在控制好动态范围的基础上,需要再修饰性地用发送加上延迟效果。延迟设得短一些,反馈调整到能听到2~3次延迟音的程度即可。发送量需要在混入其他乐器的状态下检查,以加入管弦乐不产生空间上的不协调为标准,确保可以很好地融入。

(图片)→使用延迟,可以让独奏从厚重的管弦乐中凸显出來。延迟时间设为「178毫秒」,反馈量设在「20%」左右,就能接近原曲的感觉。
※照片为AVIT MOD DALAY II

(图片)↑ 首先使用压限器以保证音量大小齐平。触发时间要短,压缩比设定为4:1
※ 照片为BOMFACTORY –BF76

定音鼓

为定音鼓加上混响和均衡器,突出低频的声音和广度

在《红莲之弓矢》里,定音鼓不仅有着极为宽广的音色,同时也在一个个关键点上击打出具有冲击力的低音。在此,我们将试着还原出加在定音鼓上的空间系效果。
仔细听的话,虽然拥有宏广的回响,但混响的部分没有留下过长的余音就隐去了,这样设计出的声音就不会盖住其他声部的频率范围。用混响去还原这种空间感时,使用大厅类等开阔的反射音形成广度,再将衰减(混响时间)设得短一些,就能制作出原曲那样的声音。
在此基础上,用均衡器削减混响声音的高频,就能重现本曲这样以低频为中心的有气势的音色。顺带一提,这种处理方式也适用于同样负责低频的底鼓。

(图片)← 混响时选择大厅模式,衰减设为较短的「2.8秒」,就能得到反射音快速消隐的效果。
※照片为AVID的Dverb

(图片)← 接下来针对混响声音,用均衡器稍作微调。对大约1.71kHz以上的频率用限值滤波器做削减,就能得到浑厚的音色。
※照片为AVID的EQIII

声像定位
身为主角的歌声和吉他,与环绕它们的弦乐及合唱,它们之间的对比尤显精彩

《红莲之弓矢》将多种乐器的音色精心堆叠,制造出了充满厚度的声音。之所以如此厚度也能让人听得轻松,最关键在于对各声部之间的分离感的控制。
人声和吉他独奏的分离做得非常出色,而弦乐与其说是分离得好,不如说是和各种乐器交融互汇,仿佛聚成一个整体气势逼人,声音设计得浑厚。从听感上说,或许就像主唱在歌唱时,背后有着包括男女合唱团在内的全体管弦乐;在吉他独奏时,吉他手则站到舞台前方演奏。
可以听出,混音时仔细考虑了每种乐器的频率范围和声像定位,声音里有非常明确的画面。请务必试试看对照着右侧图片去听歌,来体会一下混音的用心。

sound_image.jpg

(图片)↑ 主唱、吉他和小鼓等听起来是「点」的声部,以及弦乐和男女声合唱、定音鼓等听起来是「面」的声部,这些声部精妙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了具有广度和深度的声像。

用音箱模拟器制作人气曲目的吉他部分!

特辑最后,我们将关注《进击的巨人》的吉他声部。从62页开始的混音分析栏目也特别提起了《红莲之弓矢》和《DOA》,我们试着用音箱模拟器重现了这两首歌的吉他部分。我们使用的是LINE 6 Helix,当然其他型号也能模仿出来,请务必尝试挑战一下。

选曲:《红莲之弓矢》by Linked Horizon

在《红莲之弓矢》中,我们尝试重现了吉他的独奏部分。我们选择的前级型号是吉他手YUKI在录音时用到的Marshall JCM800的「Brit 2204」。箱体是以Marshall的4x12寸为原型的「4x12 1960 T75」,麦克风是森海塞尔MD421型的「421 Dynamic」。
在前级中提升增益并加入失真,控制好低音,提升高音,突出每个音的颗粒。并且,为了提高前级增益,最好再加入例如Ibanez TS-9等等的过载类效果器。

前级:Marshall JCM 800
箱体:4x12寸
麦克风:森海塞尔 MD421
增益:3点 低频:12点 中频:2点
高频:3点 临场感:1点 音量:3点

(下略)